“別人叫我‘燃燈校長’,但我知道,我身后是一群‘燈盞’。大山的教育,離不開每一個‘燈盞’的光亮。”9月7日,“七一勛章”獲得者、云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在人民日報撰文,講述創(chuàng)辦華坪女高的初心與堅守,她希望更多孩子走出大山,也盼望有人能回到大山,共同托起教育的希望。以下為全文——
照亮更多大山的孩子
張桂梅
走進軍營警營,觀看紅色電影,漫步綠水青山,了解大國重器……這幾年暑期,我們都會帶女高的孩子走出華坪,去看看外面的世界。時代在發(fā)展,大山的孩子也要開闊眼界。
101330swftymtml2ispy9q.webp (98.36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0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5-9-8 10:13 上傳
創(chuàng)辦華坪女高,是因為當時不少山區(qū)女孩無學可上。那時候,高考或許是大多數(shù)山區(qū)女孩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。女高的老師們,也都把心撲在了孩子身上。有的老師甚至查出重病后選擇暫時瞞著,手術(shù)后悄悄返回講臺。他們本可選擇更輕松優(yōu)渥的生活,卻心甘情愿扎根深山,陪著孩子們同命運“叫板”。早上5點多起床,晚上近11點睡覺,孩子拼命學、老師玩命教,不少女孩通過高考走出大山;他們的家庭,也因此斷了窮根。
我常為老師們感到心疼,更為他們感到驕傲。別人叫我“燃燈校長”,但我知道,我身后是一群“燈盞”。大山的教育,離不開每一個“燈盞”的光亮。
101330n0uu0ta8f55t1tc1.webp (206.39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0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5-9-8 10:13 上傳
在學校,我總是催著孩子們“快一點、再快一點”,催著她們努力,生怕她們走歪;畢業(yè)時,我也會跟姑娘們說:別被“華坪女高學生”的標簽困住,去選擇自己喜歡的路。姑娘們的選擇讓我感到驕傲:她們中,有的學習深造,繼續(xù)徜徉知識的海洋;有的回到大山,建設自己的家鄉(xiāng);還有姑娘當兵,扎根雪域高原戍守邊疆。她們有了選擇自己人生的能力,沒忘黨和國家的培養(yǎng)。
這些年,從脫貧攻堅到鄉(xiāng)村全面振興,黨和國家把更多目光投向了山區(qū)教育,山區(qū)女孩也不用再為“沒學上”犯愁。但從“有學上”到“上好學”,依然任重道遠——
山區(qū)學校教育的差距在縮小,但家庭教育的短板依然存在。不少留守兒童依然缺少陪伴,不少山區(qū)家長還不懂得如何引導孩子成長:老師可以多奉獻,但父母的角色不可替代。
101429hbjpi4ndlw9bkbyw.webp (148.99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0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5-9-8 10:14 上傳
過去我總盼著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,如今我也希望有些孩子大學畢業(yè)后回到大山。因為,路通了、基礎設施改善了,大山深處也具備了更多發(fā)展的條件。期盼更多人才回到大山發(fā)展產(chǎn)業(yè)、投身教育事業(yè),讓山里的孩子也能“上好學”。期待全社會共同努力,照亮更多大山的孩子!
來源:《人民日報》
|